中新网崇左12月1日电 (林浩 花泽胜 孙文昱)12月1日,位于中越边境广西崇左市宁明县的爱店口岸迎来首批出入境旅客,这标志着中国爱店—越南峙马口岸正式恢复客运通关,将进一步提升出入境便利水平,推动两地乃至两国商贸发展。
图为爱店(中国)—峙马(越南)口岸出入境客运恢复通关仪式现场。花泽胜 摄
当天,爱店(中国)—峙马(越南)口岸出入境客运恢复通关仪式在宁明县举行,中越双方政府官员出席仪式并致辞。
爱店口岸是中越边境陆路一类双边口岸,贸易十分活跃,交易的商品包括中草药材、农副产品、建筑材料等上千种类。今年9月28日,崇左至爱店高速公路正式通车,爱店口岸日益成为中国与越南乃至东盟国家的物流、信息流中转站和集散地。
图为中方代表团成员向首批入境旅客献花。花泽胜 摄
宁明县常务副县长周诗翔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爱店—峙马口岸恢复客运业务,有利于宁明县与越南禄平县加强交流、增进互信,进一步推动边境贸易和旅游经济发展。
周诗翔介绍,为进一步加深中药材贸易合作,当地正积极推动草果、土茯苓、两面针等20种中药材的口岸准入工作,并加快爱店口岸验货场改建工程进度,争取爱店口岸成为进境水果、食用水生动物指定监管场地。
图为爱店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为出境中国籍旅客办理通关手续。 花泽胜 摄
记者当天在爱店口岸看到,前来排队办理出入境手续的旅客排成长龙。在入境现场,边检站民警指导入境外籍旅客填写入境卡;在出入境候检大厅,民警引导中外旅客前往验证台办理边检手续,确保现场安全顺畅;在检查验证台前,民警接取证件,开展人证对照、检查证件、录入资料等工作,不到1分钟时间,就为一名旅客办好通关手续。
爱店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边防检查处处长李大进表示,口岸旅检恢复开通后,中越往来旅客将逐步增多,边民交流将更加密切,双边经济发展将更加繁荣。该站将通过强化岗前业务培训、科学配置警力、调整勤务方案等措施,确保口岸通关顺畅。
“爱店口岸是越南海防通往中国广西距离最近的口岸,以前我们需要多花约3个小时,绕道友谊关口岸入境中国,现在时间节省后,交流更加便利,我相信,大家的生意和生活都会变得更好。”越南客商周氏秋说。(完)
中新网河南许昌12月1日电 题:福利院向“梦想”出发,为特殊孩子托起美丽人生
作者 经晓佳 王宇
“这里每个孩子都很特殊,都有着自己的故事,福利院承载的一项重要任务,就是为他们提供一个家。”近日,在河南省许昌市社会福利院,院长侯丹向中新网记者讲述了这家福利院里的故事。
许昌市社会福利院(下称福利院)目前共生活有160名孩子,其中大部分存在身体残疾,还有近10名孩子属于社会上的困境儿童。福利院实施九年一贯制公办教育,有完善的康教课程体系,会根据不同程度孩子需求开展启蒙教育、生活技能、体能训练、手工艺术、职业培训等内容。
福利院老师在教孩子做家务。 王宇 摄
在儿童康教楼二楼,一名5岁小男孩突然跑到侯丹身边,调皮地做了一个鬼脸,只见侯丹顺手将他抱起,并轻呵一声“小捣蛋鬼儿”,结果引起小男孩一阵前仰后合的大笑。
侯丹告诉记者,小男孩名叫亮亮(化名),刚进福利院时,脖子上长了一个很大的肿瘤,经过手术治疗,已完全康复。说话间,侯丹递给记者一本养护档案,里面详细记录了亮亮进入福利院后每天的作息、饮食、大小便、就医等情况。“(孩子)刚进来时,肿瘤严重压迫着神经和血管,我们大家真是很担心救不活他,没想到现在这么活泼。”
据介绍,福利院为每名孩子都建有养护档案和成长档案,目的是方便社工跟踪和进行综合评估,也为了将来孩子被收养后,养父母能够了解孩子的情况。孩子自己也能通过记录,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和归属感。
“孩子最好的成长环境还是回归家庭。”侯丹介绍,福利院已有很多孩子被收养,但被收养并不意味着他们再次被放弃,而是希望他们拥有一个更好的未来。
图为“寻根室”内的照片墙。 王宇 摄
在“寻根室”,一套套包裹好的小被子、小褥子、小毛巾、小鞋子、小衣服……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柜子上。这些都是孩子刚进福利院时随身携带的物品。这些和原生家庭有关的物件,维系着孩子和亲生父母之间的联系。
记者注意到,“寻根室”的墙上贴了许多照片,展示着被家庭收养后孩子的生活点滴。“这个女孩去年在西班牙读研究生,那个女孩2020年的时候带着她的养父在我家过年,边上的那个女孩已经生了二胎……”侯丹告诉记者,截至目前,福利院孩子中,被海内外家庭收养的已达200余人。
在康复训练区,记者碰见29岁的黄钢平在对残疾孩子进行理疗。11岁时,黄钢平因父母双亡来到福利院,从此这里就成了他的“家”。初中毕业后,黄钢平到北京民政学院进行了职业培训,随后选择回“家”工作。他说自己选择康复专业是有意为之,“因为福利院的儿童确实有这方面的需要,自己还能以这种方式回报社会。”
和黄钢平一样,20岁的佟晨阳也做出了同样选择。佟晨阳是上海健康医学院康复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,目前在福利院实习。“我从小腿部就患有先天性残疾,也接受过康复训练,因为感同身受,现在的实习让我多了一份天然的成就感。”佟晨阳说。
老师正在带领孩子们吃饭。 王宇 摄
对福利院的孩子而言,像黄钢平、佟晨阳这样的“大哥哥”还有很多,他们发挥着一道“光”的作用,照亮了其他孩子的未来和希望。
在许昌市社会福利院,走出去的孩子已达26位,他们大多已成家立业,或考上大学,或个体经营……各自实现着人生梦想。福利院也通过各种方式,记录着他们人生中的“金、银、铜”牌。
“让孤残孩子无忧成长,长大后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,这是福利院特别看重的事情。每名孩子都应该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。”侯丹说。(完)